攻防兼备-是安全的基本要求 — 对《“未知攻 焉知防”是伪命题》的不同看法

    对于“真理”,百度给出的定义是: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。觉得抽象?没关系,还有一句地球人都知道的话是这么说的“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”!大家没异议吧,那接下来小编就带大家来探讨一下“未知攻 焉知防”的真理依据。

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

    今天看了篇《“未知攻 焉知防”是伪命题》的文章,此处应有链接『http://www.sec-un.org/do-not-know-know-prevention-of-attack-is-a-false-proposition.html』
    作者所言有其道理,正所谓“1000个人就有1000个哈姆雷特”,正是不同的思想才能碰撞出更多精彩的火花。在下虽学识浅薄,也还是斗胆提出自己的观点,避免一家之言,混淆视听。

    首先小编需要点出该文章太过理论化,缺乏思考实际可行性。作者结语首先点出“良好的防护应了解攻击,但更直接的应掌握系统本身的安全特征、安全理论,分析系统的脆弱性及其成因,这才是根本。”——小编想说:没错,但成本放哪了?即使达到了安全等级很高,在0day面前依旧无能为力。那么有多少家企业能做到这“根本”的程度?他们需要对“安全”消费多少资金?本来安全就是高消费品,普通企业消费不起,那么他们就不能享受到安全给他们带来的福利吗?
    不知攻焉知防这句话恰恰是普通企业对安全投入的一种兼容模式,平衡价值和安全投入的兼容模式。简单的说——通过将已知的攻击方式封堵,可以直接减少大量的攻击,让小黑觉得无从下手、无能为力;大黑阔觉得投入太多无利可图。这也是取易不取难之说也。
    作者拿盗墓贼与工匠做攻防的例子确实不错,但墓穴在投入使用之后除非被破坏,否则不会进行二次加固,最多维持表面的日常维护,因为怕打扰先人。再者,现今开发工程师有多少能兼顾安全,技术总监有多少能达到“根本”的程度?目前市场安全人才本来就短缺,金字塔顶层人才企业都想要、技术人员都想自己能达到,但前者需要成本高、后者需要时间积累,每爬一层都是一道道的坎。对开发人员或研发团队而言,功能、性能都已经符合需求标准时即是可以验收的时候。然而提出安全需求时(即系统脆弱性),何以得知薄弱之处?何以证明已无薄弱之处?若不拿出实例做证明怎么服众?答案呼之欲出:“不知攻焉知防”。
    攻击不是信息安全的全部,然而抛开攻击,只会将安全成本拉高,导致企业对安全望而却步,本末倒置。一辆飞机300-500万个零件,若有一个是劣质,短板效应就能体现出来。安全不能普及化何以谈安全?

    下面咱不来虚的,说什么大家可能听不明白的“病毒、漏洞”,简单的给大家提供一些各国的网络攻防实践案例,大家自行判断网络攻击对防护是不是真的很重要!

加拿大:
1999年开始建立“电脑黑客”科研小组,其工作重点就是模拟黑客制造电脑病毒,然后有针对的设计出更加可靠的防备措施,此外,还包括研究查找出电脑黑客的方法等。
美国:
美国是开展计算机网络攻防术研究最早的国家。在计算机病毒方面,政府拨出专款研制高效的军用计算机病毒,以及利用有线,无线方式注入敌方计算机系统、破坏敌方指挥、控制、通信系统的技术手段,通过攻击手段达到最好的防御效果。
俄罗斯:
专门成立新的国家信息安全与信息对抗领导机构,建立了特种信息战部队,将重点开发高性能计算机软件、智能化技术、信息攻防技术等关键技术。
日本:
尤其注重开发防止非法存取技术、查明黑客来路的跟踪系统、病毒检测与消除技术以及数据密码技术。
英国:
1999年开始专项拨款,训练电脑黑客,模拟黑客攻击,进行有针对性的高效防护,以重点保护其核战指挥系统和预警系统等。

    相信大家心里已经对网络攻击对防御的重要性有了基础的认知。所谓“未知攻焉知防”,要做好防御,需要站在攻击者的角度进行逆向学习,实用、有效的防御方案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攻击技术的深入了解。原因何在?

1.攻击技术 师夷长技以治夷
在攻击和防御的对抗中,攻击方通常掌握着主动性,而防御方必须具备能够和攻击方相抗衡的智能。因此,掌握攻击者的入侵方法和手段,发现信息系统的潜在脆弱性,分析攻击的规律及轨迹,以此作为防范依据就会大大提升防范的效果。
黑客攻击手段日益精进、多变是不可否认的现实,如今,我们不敢妄言有哪个安全产品是永远不会被攻破的。安全是一个博弈对抗的过程,网络安全的本质是攻防对抗。攻击者会不断寻找防护方的弱点,防护方也会不断探索对付新攻击的手段。在这种真实的对抗中,安全保障的水平和能力才会得到不断提升。
“未知攻焉知防”,想做坚盾就要研究清楚利矛的攻击套路。洞悉敌情,即在第一时间了解自身信息资产所面临的新漏洞(老漏洞新攻击方法)、新攻击工具和方法、威胁环境变化等,这是安全活动和决策的重要依据。不了解攻击技术,只是采取传统“老三样”(防火墙、入侵监测、病毒防范)的防御措施,显然防御就等同于“皇帝的新装”;不了解对手的攻击能力,构建的防护体系也只能是“马奇诺防线”。
历史证明,最好的防御一定是最懂的攻击的人设计的,因为安全是个木桶原理,攻只要找一个点,而防却要全面,只有站在攻的角度才能更全的知道该怎么防。


2.像黑客一样思考 抢占先机
除了要了解对手的能力、特点和动机,更要像对手那样思考。而要像黑客一样思考,就不仅仅是要考虑技术方面的攻击,还要考虑以下一些其他方面的事情:
1)黑客要对我们进行攻击的动机是什么?他们想得到什么?
2)黑客是否会有针对性对我们发起攻击,还是投机取巧分子在网上胡打乱撞,碰巧发现我们的应用程序有漏洞,才会对我们发起攻击?
3)黑客会如何对我们的应用程序发起攻击?
4)黑客会在什么时候对我们的应用程序发起攻击?
只有“知己知彼”,思想上抢先一步了解攻击者的能力、意图、手段,才能在行动中占得先机,提前构建有针对性的防护措施,避免无知引发的灾难。


3.从攻击中提升安全防范意识
我们民众网络安全意识淡薄已是不争的事实,企业内部员工由于意识淡薄、失误操作带来的安全事故也是频频发生。由此,不少企业不约而同的选择内部组织“网络钓鱼”的攻击形式,来锻炼员工的防范能力,培养员工的防范意识。让员工真是的体验一次网络攻击,知其攻,后知其防。
其实,越来越多的信息泄露事件最主要的原因是人们普遍存在的“侥幸心理”引发的,因为不觉得攻击会发生在自己身上,“未知攻”,所以不晓得去防范,不觉得需要进行防范。


4.网络攻防技术应用 大势所趋
1)安全游戏及安全模拟
在2016年网络安全发展趋势的预测中,几大全球领先的安全公司及研究机构都不约而同的提出“安全游戏机制和安全模拟将迎来发展机遇”的预言。
所谓“安全游戏”以及“安全模拟”,其存在原理就是通过模拟网络攻击,锻炼人们的防范意识和能力。安全游戏机制能够培养人们警惕应对钓鱼邮件,并帮助用户生成、记住和使用强大的密码。安全模拟,利用模拟和安全“战争游戏”加深对防御的理解。
2015 年 1 月,英国首相大卫·卡梅隆和美国总统巴拉克·奥巴马同意对彼此实施“战争游戏”网络攻击。许多公司或将在2016年以此为榜样,通过网络攻击的方式,找出未知威胁,提升网络防御能力。
2)国家网络靶场
包括美国、英国、澳大利亚、日本、韩国、俄罗斯、以色列、德国等在内的众多国家已经或正在开展国家网络靶场项目。其建设目标是为模拟真实的网络攻防作战提供虚拟环境,制造各种可能遭遇的网络攻击场景,针对敌方电子攻击和网络攻击等电子作战手段进行试验,以提升本国整体对抗防御能力。
3)网络攻防竞赛及网络攻防演练平台
网络攻防演练平台以及各类攻防大赛也应运而生,迅速发展,用于人员技能培训和意识培养。通过了解攻击手段、过程等,树立正确的安全防范意识,建立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。最大限度的规避安全风险,保障资产安全。


结语:
人们常说时间是最好的证明,历史发展的轨迹告诉我们“未知攻 焉知防”的网络攻防对抗模式已经成功的实践在全球网络安全各个领域,并呈现持续增长,不断升温的趋势。如果你还坚持说这是悖论,那我也不置可否……
“无论是黑猫还是白猫,能抓住老鼠的就是好猫”,“未知攻 焉知防”的提出者已无可考证,其想表达的根本含义也无从获知,但历史正用一个个事实像我们证明:网络攻防对抗是大势所趋,是网络安全研究、发展的必然选择。

4人评论了“攻防兼备-是安全的基本要求 — 对《“未知攻 焉知防”是伪命题》的不同看法”

  1. 讨论很好啊!!!

    谢谢楼主的关注。

    楼主好像说成本是最大的障碍,个人认为不是这样的,造成成本障碍的恰恰是信息安全刚起步,我们国内信息安全人浮躁,急功近利,不深入搞系统和理论研究的反映。

    “攻击不是信息安全的全部,然而抛开攻击,只会将安全成本拉高”,这句话反映了我们在防护方面的浅薄,良好的防护不会拉高很多,初期投入多点安全防护比养活一帮自以为是的黑客红客便宜吧。

    在看下面这句,典型的头疼医头,脚疼医脚,还说的很有道理。作为普通信息系统应用公司可能还行,但作为安全行业的研究人员,这样是不是太短视了呢?

    “通过将已知的攻击方式封堵,可以直接减少大量的攻击,让小黑觉得无从下手、无能为力;大黑阔觉得投入太多无利可图。这也是取易不取难之说也。”

     

    最后我想说:不是防护成本高,是国内搞信息安全的人不会所以成本高。国外不是没有搞那些系统的理论和基础研究,是人家没告诉我们,否则别人不会甩我们几条街。较典型的是CWE的分类分析,公布出来的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,核心的别人根本没告诉我们,这一点我又充分的证明。

     

  2. 波音公司据说当年飞机总掉下来,后来通过全面系统的可靠性分析设计后,才大幅解决安全问题。好像A级的OS安全系统就是当年波音搞出来的。如果波音也从问题入手,估计问题会永远解决不完,早垮了。

发表评论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